首頁>資訊中心>行業動態

每周行業動態(2021.03.01-2021.03.07)

發布時間:2021-03-18      來源:廣東省融資擔保業協會

        中國融資擔保業踐行普惠金融原則 聚焦主業謀新篇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嚴重沖擊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面臨的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急劇增加,經濟發展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等重點領域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融資擔保行業堅定黨和國家的戰略定力,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扶小助微、支持“三農”領域發展為己任,踐行國家普惠金融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銀保監會、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助力精準脫貧,防控金融風險。融資擔保行業于變局中開新局,聚焦主業謀新篇。

        《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5〕43號)指出:對于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資擔保業務,尊重其準公共產品屬性。2018年,國家融資擔?;鸸镜某闪?,標志著我國完成了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頂層設計。融資擔保行業開啟了聚焦主業、做精做強、規范有序、科學布局、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伴隨著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運行及業務落地的不斷深入,行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實力不斷增強,圍繞擴面、分險、降費的工作主線,在著力有效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服務社會經濟薄弱領域,扎實推進銀擔合作,運用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成效顯著。
        一、“減量增質”強能力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2015〕43號及《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鹱饔们袑嵵С中∥⑵髽I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6號)等文件精神,財政部門、銀保監會及各級政府在事關幫助行業規范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資本補充機制、改善行業小、散、弱局面等問題開展積極探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改善行業發展環境。近年來,行業整體機構數量持續下降,資本實力、業務規模持續顯著增長,“量減質增”態勢穩步確立。截至2019年末,融資擔保機構全行業實收資本達到11745億元,同比增長3.33%。從行業凈資產規模來看,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融資擔保行業凈資產總額12628.88億元,比上年增加458.87億元,同比增長3.8%,增速同比上升0.3%。融資擔保行業總體在保余額37304億元,較上年增加5086億元,同比上升15.8%。融資擔保業務積極擴張,在保余額270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021億元,上升17.5%。行業融資擔保業務放大倍數2.14倍,較上年同期上升13.2%。再擔保業務規模大幅上升,2019年末在保余額5599億元,同比上升23.7%。截至2019年末,全行業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擔保業務占在保余額超過50%。其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余額11776億元,同比增長6.6%,小微企業業務占總體融資擔保在保余額的43.6%,占比同比上升2.1%;涉農融資擔保在保余額3870億元,同比增長24.9%,涉農融資擔保占比14.3%,占比同比上升2.7%。
        二、體系建設顯實效
        國家融資擔?;鹩邢挢熑喂?以下簡稱國家融資擔?;?、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不斷提速,通過業務、股權雙紐帶將風險分擔、銀擔合作等機制不斷做實做細。完善了再擔保業務機制,統一了管理要求和服務標準,擴大了小微企業、“三農”業務占比。以國家融資擔?;馂槔?,成立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體系成員已超過900家,業務覆蓋地區包括24個省(區、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累計完成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2867.76億元、戶數182446戶。2019年,完成支小支農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2385.05億元,占同期合作業務總規模的96.52%,24家合作機構支小支農業務規模占比超過80%。其中,單戶500萬元及以下業務規模1254.48億元,占同期合作業務總規模的50.77%。業務快速上量擴面的同時,有效降低擔保費率。在備案業務中,原保機構年平均擔保費率為1.19%。對單筆1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三農”再擔保合作業務實行免收 再擔保費政策,引導合作機構將平均擔保費率降低到1.2%,有效降低企業平均綜合融資成本。在銀擔合作方面,借鑒國內外實踐經驗,于近期創新推出了銀擔“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模式,建立代償備付金機制,調動各方合作積極性;設置擔保代償上限,在有效控制合作業務總體風險的基礎上,放大政策性擔保貸款業務規模,建立銀擔合作新機制。此外,還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業務報送系統上線運行、組織印發《政府性融資再擔保機構操作指引》、舉辦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培訓班、赴各地開展業務政策宣講培訓、組織行業優秀產品評選、推出針對小微、扶貧專項業務產品等形式,提升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助力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規范健康發展。
        三、因地制宜促發展
        融資擔保行業立足自身定位,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著力支持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滿足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多樣化的融資需求。處于發展初期的小微企業具有融資成本高、風險較高、可持續性弱等特點,各地融資擔保機構結合屬地經濟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發了一系列專項產品,推動融資擔保與經營性產業深度融合,發揮支持基層經濟的“毛細血管”作用。2020年入選案例集錦的10家機構案例分別從金融戰“疫”、助力精準脫貧、創新服務優勢產業等方面展現了融資擔保行業服務普惠金融領域所做的積極嘗試。助力抗擊疫情案例通過金融財政組合拳,持續發力擴大業務量,降費讓利,同時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務質效等方式積極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助力脫貧攻堅案例通過因地制宜、高度靈活的定制化合作形式,有效提升信用擔保對“三農”主體融資的覆蓋;產品創新案例通過深耕屬地產業研究,創新擔保方式,整合產業鏈優勢資源,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案例通過總量控制,細化風控手段,以金融科技破解信用穿透難題,促進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金融科技添動能
       數據要素作為關鍵的生產力資源,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其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影響被廣泛認知和認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也將逐漸成為影響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生產力。信息技術在數據密集型的金融行業正加速突破應用,全面滲透諸多細分領域,悄然改變著金融生態格局,重塑整個金融業態。融資擔保作為融資業務的重要參與者,也正成為這一時代變革中的受益者。以往由于服務群體具有小而分散、信息失真、信用缺失等突出問題,業務規?;?、風險可控化與成本低廉化形成的不可能三角成為融資擔保行業發展裹足不前的制約因素。而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具備的范圍廣、效率高、維度多等特點,與融資擔保面臨的不可能三角問題高度契合。因此,融資擔保機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傳統業務的融合發展,紛紛抓住這一變革機遇,在精準營銷、智能評審、流程優化、智能風控等方面開展諸多有益嘗試。行業頭部機構在數字獲客、產品設計、風控模型開發及優化等方面已有所斬獲并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在融資擔保業務場景中引入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行業數字鴻溝大幅縮減,業務信息的深度和廣度極大豐富,業務場景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顯著改善,行業獲客能力增強、業務流程優化、風控能力提升,實現了服務的提質增效、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同時也為幫助融資擔保行業更好地聚焦小微、“三農”客戶群,發揮好破解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作用增添新動能。
        五、健康發展謀新篇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在2020年6月,財政部出臺了《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績效評價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聚焦解決了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正向激勵不足、過度強調盈利性考核等問題?!吨敢返某雠_是對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細化貫徹,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鹱饔们袑嵵С中∥⑵髽I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精神一脈相承,突出引導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要專注支小支農主業保本微利運行的政策導向,兼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目標,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未來,在現有的國家—省級—市縣三級融資擔保體系下,融資擔保機構尤其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進一步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文件精神,按照回歸本源工作要求,不斷提高小微、“三農”業務比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融資擔保行業要按照信用中介的內在要求,經營好信用、管理好風險、承擔好責任,提升實力和信譽,做精風險管理,穩固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一是加強行業自律建設,提高合規意識,審慎經營;二是加強風控研究,特別是風控模型的研發和手段的創新;三是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下沉到戶,充分了解市場、了解客戶,形成獨特核心競爭力;四是要加強公司治理,優化治理結構,完善治理機制和相關制度建設。與此同時,要持續關注全球疫情變化情況及對融資擔保行業的影響,做好壓力測試、摸清風險底數,制訂應急預案,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評估、調整、補充相關政策措施。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繼續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系,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
        隨著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完成、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持續建設、聯合獎懲機制覆蓋領域擴大、信用法制建設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的重要政策舉措相繼出臺實施,社會信用體系正逐步成為推動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等各領域發展的重要利器。融資擔保行業作為信用服務的提供者,更要成為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融資擔保行業要植根培育信用文化的沃土,守正創新,探索創新信用擔保手段,致力于服務信用弱勢群體,在信用價值挖掘、價格發現方面為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化信用資源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推動金融業走向信用文化貢獻智慧與力量。
        未來,融資擔保行業將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創新服務,優化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更敏銳、更靈活、更高效地響應客戶需求和社會需求。通過信息數據精深化處理、模型化應用,更大程度上發揮信息的乘數效應,完善優化小微企業授信的審批和風控模式;通過信息賦能,提高信貸的響應、審批、發放效率;通過規?;幚順O大地降低融資擔保業務運營成本;通過提高信息運用水平,賦能行業發展,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成 人影片 AⅤ毛片免费观看,成AV人欧美大片在线观看,成本人动漫免费网站免费观看,成都4片P完整免费观看